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

Education in the US--留學經驗談/探索興趣 國外教育給徐樂不同驚喜

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242055

留學經驗談/探索興趣 國外教育給徐樂不同驚喜

【聯合新聞網/綜合報導】2010/04/05

棒球之於徐樂,就像水之於魚一樣重要,曾經,在枯燥壓抑的學校生活中,棒球是他生命唯一目標。但台灣的環境,讀書或打球只能擇一,媽媽當然反對讓他打球。既要打球,也要把書讀好,於是他跟媽媽達成協議,若考上前三志願就讓他出國。當時很多人以為他如果考上好學校就會留下來,徐樂卻不曾猶豫,「就算考上建中,也不會改變。」當時考完第一次基測,徐樂很篤定自己前三志願沒問題,連第二次基測都沒有考就投入練球了。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出國了!

美國的教育,讓徐樂有許多不同驚喜。他舉例說,到了美國,因為學校規定要上一堂美術課,有次學校看到他的作品,竟有興趣要給一筆美術獎學金。這讓徐樂在棒球之外,意外發現自己另一項才能。現在他多了打球的時間、美術的時間,甚至還有機會看看課外書每天都睡滿八小時,「我想這是很多人很羨慕的。」

My comments: Students in the US don't need to take many courses. They have more time to do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.

回頭看過去的日子,徐樂深感台灣實在太注重升學考試。徐樂說,美國高中階段比較像是在培養興趣,找出你大學想要做什麼。在美國升大學也要考試,但考試所佔的比重還不到50%,反而很注重你在學校的表現,以及有沒有參加課外活動、社區服務等。而台灣除了少數人可以靠甄選、繁星上大學,多數人還是得透過考試升學,因此台灣的學生從國中開始就被逼著讀書,好像所有人都只有讀書一條路,這樣的制度壓縮了學生不同面向的發展空間

My comments: Students in Taiwan share a common goal: to pass the SAT or/and UEE and go to a good college. Not many students know exactly what they really love.

兩邊的教育各有利弊,台灣反覆練習的教育方式,學得比較多也比較扎實,但徐樂質疑,「學那麼多,用得到的有多少?」他認為不如減少一些必修的課,增加選修課,讓學生真正去了解自己,到底喜歡什麼、想做什麼。

My comments: Students need more chances and time to explore their interest.

一個人在國外生活,讓徐樂變得獨立,大小事都得自己來,甚至因吃不慣外國食物,被迫得要自己上網看食譜煮飯,徐樂得意的說:「現在我差不多可以煮一桌菜了。」徐樂更學會對自己負責,「在這裡不會有人盯你想要什麼成績,就要花多少努力下去,不論讀書打球都一樣。」

My comments: I learned to be responsible to myself at a very early age. If my memory serves me right, I never need others to push me to work hard. Isn't it crystal clear that we get what we earn?

看多了周遭朋友因為不適應或沒有心念書,最後還是選擇回台灣重新開始,徐樂認為,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國,然後認清在國外一個人要負的責任、及要面對的孤單寂寞,「當你很肯定你的理由的時候,也願意為了夢想忍受孤單時,那就對了。」

到美國除了打球,很重要的,徐樂要學習他們的體育制度,他對推廣體育很有興趣,大學想學運動休閒管理。在台灣很多人想打球,卻因為環境或課業壓力,沒有機會更進一步的去接觸棒球,徐樂自己就是過來人。他希望將來台灣可以變成像美國一樣,只要有興趣,人人都有機會打球。

夢想,就是做讓自己開心的事。他不設定將來自己一定要做什麼。當球員打職棒,可以肯定自己的努力,但他其實更希望轉幕後當教練。一路走來,棒球賦予徐樂源源不斷的動力,讓他可以不顧一切往前進,「棒球給了我一片天空,讓我找到自己的開心,而我想把那份開心傳給更多人!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