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

Where Should Education Focus?--"只改升學制度 教育品質呢?"--from UDN

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X1/8762623.shtml

只改升學制度 教育品質呢?
【聯合報╱王伯元/創投業(台北市)】
2014.06.25 01:35 am



十二年國教一免放榜,就如每次大考揭曉一樣,幾家歡樂幾家愁,但今年不一樣的是充斥著許多委屈與憤怒、沮喪與不平。雖然蔣偉寧部長認為一免錄取率高九成多,且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八六是第一志願錄取,顯示「適性輔導」政策奏效,但數字顯示的只是表象,事實上很多考生唯恐因為志願序扣分,逼不得已填選後段學校,先占名額卡位,再去拚特招。因此即便是第一志願錄取,也不去報到,形成中間學校報到率偏低的U型曲線,這樣的數字,到底代表多少意義,值得教育部省思。

My comments: A twisted phenomenon.

過去十幾年來,台灣的教育政策一直在升學方式上打轉,標榜的是多元管道、快樂學習。然而自教改以來,學生的學習壓力並未如預期般減輕,從滿街的補習班大行其道便可窺之一二。教育品質的低落更讓人憂心。廣開大學窄門後,台灣的大學已超過一六○所,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,但競爭力卻每況愈下,造成「學成無業、產業無人」的怪象。尤有甚者,十二年國教又在沒有充分考量及完整配套下,顢頇躁進,造成全台哀鴻遍野、怨聲載道;一個政策至此,不管立意多麼良善,造成整個社會不安,就代表制度有了根本的缺失。如果因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動力及努力的意願,對台灣整體教育品質來說就更加得不償失。

My comments: The core of the problelm is that parents don't trust schools other than the elite ones.

從過去的教改到現在的十二年國教,當局花很多心力在研究考試方式的變革,但對於學生程度的提升及品質的優化,卻未見策略性的方案。甚至十二年國教總綱還想再推動降低國文數學的必修時數,以減輕學生壓力,達成所謂快樂學習的目標。種種作為將使台灣的教育朝平庸化邁進。

人才是國力,尤其是菁英人才,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。目前台灣正處於關鍵時刻,為了因應全球化的挑戰,各部會都在積極研擬經濟振興方案,提出各項改造藍圖,期盼打造台灣成為經貿自由島、高階科技島或是文化創新島。然而這種種的計劃,都需要人才來做後盾,特別是頂尖的菁英人才的參與及執行。但菁英人才的培育必需要從基礎做起,如同鄰近各國中日韓星等,都積極深化菁英教育,向下扎根,期望從中學開始培養人才,以增加國家實力,甚至塑造明星高中,以群聚更多菁英,發揮加乘效用。我們的十二年國教如果還「見樹不見林」,只重升學制度而不重教育品質,甚至一味想破除明星高中,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更加堪憂。

過去教改的苦果正逐漸浮現,現今十二年國教的錯誤才剛開始,台灣目前問題叢生,但萬事急不如教育急,百年大計一旦走偏,所產生的影響將牽連數代的子孫,並傷害國家的長期發展。期盼教育部三思,別再在升學制度上做文章,而將眼光放遠,真正就台灣人才培育做完善的計劃,否則實難辭「誤台害台」之歷史責任。


My comments: What counts mos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' passion for learning and to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learn what they love to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