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

Individuality of Education一日名人總編劉安婷:學生不該只有一種模樣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14/1328413-%E4%B8%80%E6%97%A5%E5%90%8D%E4%BA%BA%E7%B8%BD%E7%B7%A8%E5%8A%89%E5%AE%89%E5%A9%B7%EF%BC%9A%E5%AD%B8%E7%94%9F%E4%B8%8D%E8%A9%B2%E5%8F%AA%E6%9C%89%E4%B8%80%E7%A8%AE%E6%A8%A1%E6%A8%A3

一日名人總編劉安婷:學生不該只有一種模樣

2015-11-21 03:27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/台北報導

台灣是充滿熱情的社會,很多人捐資源到偏鄉,或到偏鄉當志工,為偏鄉的孩子付出;不過,為什麼教育不平等的現象仍舊存在?

「為台灣而教」(Teach For Taiwan,簡稱TFT)的創辦人劉安婷,昨天擔任聯合報FOCUS的一日名人總編輯,同時在TFT的臉書粉絲專頁上詢問網友對於「教育不平等的看法」,引起網友討論。

有網友認為,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原因有許多層面。以資源面來看,孩子若出生在社經地位相對低的家庭,其所在的地區,多半也是資源相對缺乏的社區與學校。另外,也有網友認為問題癥結在於「孩子遇到老師的機會不平等」。

網友說,台北市、新北市等大都市的教甄許多人報考,錄取率超低;反觀全台灣流浪教師這麼多,但偏鄉卻還是一直缺老師,「一邊是教甄搶破頭,一邊則鬧師資荒,孩子根本遇不到老師,真的很不公平。」

但劉安婷認為,主因在於社會用同一種標準看待所有孩子,以一元的考試成績檢視孩子的「好壞」,而不是用多元角度看待不同孩子。

一些「菁英式」的教育新聞,比如明星高中有幾個學測滿級分?以及強調頂尖大學榜首、雙冠王等,尤其常見。劉安婷表示,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成果展現,培育人才需要多元發展、長期追蹤,而非以一次成績就代表一個人的價值。

今年實驗三法通過後,許多家長、孩子、教育團體都期待該法可鬆綁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,給予不同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多元「評價」,而非只有會考、學測成績。

劉安婷說,未來的關鍵能力是多元的,社會不會只有一種人,學生也不該都成為相同模樣。有網友不約而同地留下這段話:「我們要求兔子要跟魚一樣很會游泳,要求老鷹跟兔子一樣很會跳,要求魚要像老鷹一樣飛高高。」也許正是教育不平等的真相,以及長期壓迫弱勢生的緊箍咒。

My comments: People with different talents contribute to society in different ways. Every student should be respected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