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

A Little Kinder, a Little More Generous, and A Little Warmer--齊邦媛和讀者 激盪出「相逢巨流河」
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8/8487084.shtml

齊邦媛和讀者 激盪出「相逢巨流河」
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
2014.02.15 03:25 am



自傳「巨流河」出版後,作家齊邦媛收到許多讀者來信,問:為什麼書中只有好人、沒有壞人?昨天她在新書「洄瀾:相逢巨流河」發表會上,溫柔堅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:「我希望讓讀過這本書的讀者善良一點、寬大一點、溫暖一點。」

 

My comments: This morning, when I was browsing yesterday's UDN newspaper, the subheading of this article, "a little kinder, a little more generous, and a little warmer," caught my both my eye and my heart. In fact, I've always held the belief that these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teach our kids.

「洄瀾」匯聚「巨流河」出版四年半以來,收到的讀者來信、評論與訪談。齊邦媛說,書出版的第一天,她就收到一位百歲讀者的信,「我吃飯看、睡覺前也看」。每位讀者都有不同的故事與角度,促使她下定決心,「和讀者合寫一本書」。

昨天也是齊邦媛的九十歲農曆生日,她的親人學生,以及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、作家白先勇、陳芳明等近百人出席發表會為她慶生。但她堅持不買蛋糕。「老年就是青年的延長。你年輕時是什麼樣的人,老年就是什麼樣的人。」齊邦媛每天讀書,甚至有寫第三本書的計畫

父親齊世英對齊邦媛影響深遠,「他教我做人要穩定、理智,要像個人的樣子」。八年抗戰烽火中,齊邦媛跟著孟志蓀等中學老師邊逃難邊讀書,「我們沒停過一天學。」父輩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品味、信念影響了她,「他們面對苦難還能保持優雅,身邊擁有的物資這麼少,卻願意跟別人分享。」

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,是齊邦媛任教台中一中時的學生。當時齊邦媛教學生,念茲在茲的是「做個優雅的人」。「優雅」不是吃、穿什麼,而是「做人的信念」。

齊邦媛說,那時許多外省人來台從事教職。有人稱他們是「失敗者」,「但他們想將失掉的東西、無法實現的夢想教給學生、讓學生實現。」她指出,台灣文化比大陸「安靜」,這一代外省老師有極大貢獻,「光是教育的貢獻,可以讓我們不分本省外省。」

書中齊邦媛和飛虎隊員張大飛的一段感情打動許多讀者。齊邦媛收到的第二封信,便是張昔年隊友陳鴻銓的來信。她收信時疑在夢中,「趕緊印了很多信給朋友看,證明我寫的都是真的。」

郝柏村的妹妹與齊邦媛同年,稱齊是「齊小妹」。他表示,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史上最大的災難,卻被扭曲和淡化,對岸甚至將重慶的「抗戰勝利紀念碑」改成「人民解放紀念碑」。「齊小妹比我年輕得多,未來還可以繼續寫。」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