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

Music Is a Reflection of the Times--Lady Gaga vs. Bob Dylan

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7060910.shtml

陳立恆:Lady Gaga vs. Bob Dylan

【聯合報╱陳立恆】
2012.04.30 01:27 am

一個是崛起於金融海嘯之時,放大虛擬浮華的聲色崇拜。

一個是翹首於反戰浪潮之中,宣揚社會改革的詩意理想。

前者是最近在亞洲開巡迴演唱會,未演就已經滿城轟動的女神卡卡(Lady Gaga),而後者是六、七十年代,許多前衛青年們心中的大神巴布狄倫(Bob Dylan),無論我們喜不喜歡他們,他們都是屬於他們那個世代的英雄。

流行音樂與青春偶像,就像一面面時代精神的鏡子,直接映照出一代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、想像與期望。女神卡卡掀起的熱潮,其實離我的年紀十分遙遠,但身處文化創意產業圈子,每一個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現象,都是我們感興趣的焦點所在;對這個奇裝異服、才華洋溢,在短短四年之內就紅透全球的年輕創作型歌手,我自然充滿好奇。何況當初廿歲的我,也曾經揹起吉他、披著長髮,違反一切世俗眼光去尋找過自己的音樂夢。而當我第一次認真研究起幾首卡卡的暢銷金曲,我腦海裡卻忍不住自動撥放出巴布狄倫的「時代正在改變」(The Times They Are A-Changin')的旋律,有一剎那間,我懷疑我自己是不是這首歌裡描述的老路正在坍塌的傳統派,或是那個快被潮水淹沒的游泳者。

從她的音樂裡,我看見純粹個人感官的囈語與狂想,一種對於片刻狂歡的追求,也許虛幻,也許短暫,但目不暇給的光怪畫面,明快緊俏的動感節奏,完全可以彌補所有的不足,這就是時下年輕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、想像與期望。他們似乎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,只是亟於化身到一個個脫離現實、物慾迷離、最後連自己也說不清自己相貌的華麗面具之下。原來我們從巴布狄倫的時代裡走來,已經走了這麼遠的一段路,可是我們卻走進了一個未知的新天地,這究竟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?還是愛麗絲的兔子洞?也許現在還太早下結論,無庸置疑的是,在這裡,音樂從思想理念的載體,變成了浮華掠影的妝容。

從女神卡卡的現象中,除了凸顯現代年輕人對於虛擬幻象的渴望,我發覺現代生活中許多事物也面臨了和音樂一樣的命運,文字、影像、科技、時尚,從有形到無形,都像是一顆顆味道強烈的口香糖,刺激感只存在於咀嚼時的那幾下,就可以隨口吐掉再換下一個新口味,在講究生活速食化的今天,「雋永」這樣的詞彙,顯得非常沒有時代精神

也許我是一個傳統派,可是我不覺得我腳下的老路在坍塌,因為我明白「雋永」的力量一如它的名字,如同巴布狄倫的「飄散在風中」(Blowin' In The Wind)和「時代正在改變」(The Times They Are A-Changin')的歌聲,沒有任何的聲光科技與舞台效果,那樣上善若水的和弦清唱,在半個世紀以後的反伊拉克戰爭或占領華爾街等社會浪潮裡,依然可以找到歷久彌新的悸動

My comments: What can stands the test of time has its lasting value.

誠然,女神卡卡和巴布狄倫一樣,都在各自的粉絲心目中占據了一個無可取代的地位,只是在巴布狄倫的鏡子裡,人們不滿意現實,卻還相信永恆,所以積極尋找真善美,企圖改變周遭的世界;而女神卡卡的鏡子裡,人們也不滿意現實,更不相信永恆,他們選擇暫時性抽離,藉著扮演不存在的角色,想像不存在的時空,來隱藏自己的失落與迷惘

Lady Gaga vs. Bob Dylan,不是黑白,沒有對錯,但不知為何,這樣的反差,令我輾轉反側。

My comments: As the saying goes, "There i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s."

(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