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What Is Learning?--"閱讀生活/學習到底是什麼?"--from UDN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272/1693578

閱讀生活/學習到底是什麼?

2016-05-14 07:48 聯合報 文/奧黛莉.雅坤(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) 依莎貝爾.

假如問孩子學習是什麼?答案會隨年紀而有所不同。小學生一般會說:「就是背熟。」也就是死背的意思;國中生則大嘆一口氣說:「學習嘛,說來話長呀!」清楚顯示他們在這方面累積了一定的實戰經驗。至於高中生呢,劈頭就是一句:「那很煩啦!」話題也很難接續下去。

假如把這個問題拿來問父母,會得到迥然不同的回答,譬如「學習很棒呀!」、「對你的將來很重要!」和其他一些從家長立場看起來很正確的考量,恰恰證明了父母早已忘記(或假裝忘記)自己當年在孩子這個年紀時,也曾說過一模一樣的話。但我們能夠原諒他們啦,至於他們的小孩能不能原諒,那就難說囉!

My comments: However, learning is never boring to me. I always have fun.

學習,是透過好奇與探索,進而認識自己

好,但探索什麼?

在學校,就是探索一些學術知識、一些課程內容、一些方法技巧,它們的目標是取得一份共同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,並定期評估檢測。知識能力簿其實就是用來評估這個探索的過程(在理想狀態下應該是要這樣……因為實際上,這本簿子常常帶給老師們、家長們,還有孩子們不小的壓力!)

那麼學習時的樂趣呢?好奇心呢?其他學習項目呢?因為學習應該是關於人生的全面學習呀

肯恩.羅賓遜(Ken Robinson)表示,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以學術能力的概念為基礎。原因在於當年在制定這個體制時,還沒有公立教育機構,而且當時的當務之急是滿足工業化時代的需求。因此這個體制有兩大原則:學以致用的實用性(生產力),和要能符合學術界的要求(這是大學的學術界人員依他們本身的形象所設立的)。一如世界各地,在法國,排在最前頭的科目是理科,再來是國文(即法文)、歷史地理和語言,墊底的則是美術和體育。這意味著各學科之間存在著階級高下。

正是因為如此,大多時候,唯有所謂「高尚」學科表現良好的學生才會受到重視,因為他們的能力將有助於找工作。

反之,在音樂、繪畫或體育方面特別有天分的學生,則不被鼓勵發掘他們的天分,就像最常聽到的:「你怎麼可能是下一個畢卡索嘛!」

這種體制的惡性後果是,一如肯恩.羅賓遜所提醒的,只要孩子達不到「學科」上的期待,就被認為是失敗了。

My comments: That's quite cruel!

很多天賦異稟、優秀、有創意的人,不認為自己優秀,因為他們所擅長的科目不被重視。

學習,是學習和別人相處

學習,也是學習和別人互動,是尊重社會秩序,以確保全體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,也就是學習那些由此衍生出的生活規範。這種學習並不只限於家庭和孩子的私人領域。

學校是孩子最常遇到也需要花最多時間面對這種學習的地方。學習和別人一起生活、從別人身上學習、培養自己建立關係和溝通的能力,哪怕對象可能不是我們一開始就有好感的人。這種學習過程並不輕鬆,在我們看來,甚至是最困難的一種學習

每當我們的諮詢室裡有孩子問:「為什麼要去學校?我比較想待在家裡,我可以上網、看電視自己學習,或讓媽媽教我」時,我們總會特別強調學校有人際互動的功能,是個能學習社會生活規範的場所。在學校,孩子才能透過遊戲和重複練習,訓練自己成為社會的一份子,為日後參與群體生活和在其中工作做準備。

在托兒所或幼兒園,學習重點都放在「體驗社會化」,因為此時還沒有任何,或該說還沒有太多學科方面的正式學習。一旦孩子邁入小學一年級,學習重點立刻轉變成和學科及所謂「知識技能」有關的學習,因為團體生活技能──儘管仍出現在課本裡──早被認定是孩子已經學會的了。

可惜我們經常親眼目睹教育體制在這方面的不足,這並不能怪罪老師們。教育部似乎並未把課間休息時間,視為社會互動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。來向我們諮詢的教師們,更因為想不出和找不到其他替代辦法而深感痛苦。這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,當孩子們想解決人際關係上的衝突時,常常不得不自力救濟(「老師說叫我們自己想辦法」),或是只被老師或父母處罰,而未能從中獲得有正面意義的心得,彷彿社會互動能無師自通!

我們發現也有老師過於倉促就下結論的情形,只認為「要怪就怪家長失職,不懂得好好教育子女」(我們甚至要說這種結論是很表面的)。這種言論常使家長產生罪惡感。

一個正常的社會化學習過程本來就會有的挫折、阻力和失誤,於是都變成了問題,阻礙了正在進行的學習過程,而這整個學習過程,正常來說,明明要到成年後才會告一段落。

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,團體溝通和團體生活技能的課程,才能取代那些太制式又缺乏代表性的道德課程呢

讓我們稍微回想「pedagogy」(源自古希臘文,原文意指「指引或教育孩童」)這個字,它指的是教育的學問。這個字包含了教學和教育的方法和實務,以及為了傳遞知識或技能,所須具備的所有條件。

●本書摘自野人文化《法式翻轉教養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